•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2018-10-26 15:04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对每个人来说,童年都只有一次。童心是人类美好、纯洁的真情。然而,这个本该属于孩子的最宝贵的天赋,在当下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束缚所干扰。很多时候,大人们会一厢情愿地把成人世界的想法、做法灌输给孩子,希望孩子能成为大人们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出,学校必须捍卫学生的童年,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童心,在全校旗帜鲜明地推行“童心教育”。

    什么是“童心教育”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宋继东说:“就是培养具有率真性情、关爱德行、求索能力的儿童,让学生享受幸福童年。这是首师大附小的培养目标,也是学校落实《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建设的根本导向。”

    坚持立德树人 推行童心理念——

    用孩子的标准评价孩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建校于1957年,1994年更名为海淀区四季青中心小学,2010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12年承办柳明校区,2013年承办玉泉校区,2015年玉泉校区升级成为九年一贯制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 

    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中,学校的价值观体现着每个时代特有的精神。1957年,老校长提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校价值观;1970年学校前一任校长提出“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价值观;2008学校提出“率真、关爱、求索”,不仅继承学校的精神追求,也更加聚焦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

    在宋继东看来,学校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的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过程。

    2016年,国家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指导意见成为首师大附小通过正确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起点。学校以自然成长的人做标准,从学习者、生活者、运动者、创造者、游戏者五个角度提出评价内容,制定了“童心五者”的评价体系,并以评价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为基础,改进培养方法,规划智慧育人之路。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推行“童心教育”,童心课程就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桥梁,它不仅秉承了“童心教育”的真谛,也融合了课程建设的根本需求。

    宋继东说,在“童心教育”的理念下,学校的课程建设发生了两大转向,一是从以教学建设为中心转向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二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向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

    学校将课程建设的愿景目标确定为:与儿童一起在环境中立德为先,修得品性、习得智性、获得灵性。以国家课程高质量的校本化实施为基础,以多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为补充,以着重培养学生创造力为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培养具有率真性情、关爱德行、求索能力、身心健康的有崇高价值追求的少年。

    学校课程部组建研学组、教学组,打破学科组的集体教研模式,发展新型课程;设计特色课程,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开设了“全学科阅读课程”“四季青综合考察课程”“童心五品质课程”等多项课程。

    从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特质出发,学校致力于自下而上探索与建立“真心德育”模式和实践机制,提炼出“真善全衡美”的德育理念。真,为真心德育提供原则指导;善,是真心德育的目标导向;全,强调德育工作与时代的结合;衡,强调德育的适度;美,是真心德育追求的目标。通过真我成长、真情共育、真趣课程让学生真心自得,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实践孕育文化 创新推动发展——

    以适合孩子为标准打造团队

    “童心教育”的基本元素“率真、关爱、求索”也成为首师大附小共同建设的理想。宋继东说,学校教育需要多方共计,以真心赢得共同的支持。学校发自真心地邀请家长、校外机构等参与学校的管理,使支持学校发展的两股力量形成一个“同心圆”,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带领学校实现远大理想。

    “率真”文化成为学校一切关系的准则。和家长联手,让家长成为督导委员会成员和讲台上的老师;与机构联手,携手校外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与大学联手,把首师大的专家请进课堂,为教师成长把关;与大师联手,让名师、大师带给师生更有价值的滋养。

    “关爱”文化成为学校维护群体的保障。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给每一位骨干教师都安排一两个徒弟,师傅负责徒弟的专业成长,直到徒弟考核合格为止。与此同时,学校还把名师、大师请进来,帮助学校的潜力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将有能力的教师培养成名师,并将他们的经验进行推广。

    “求索”文化成为学校解决问题的指南。学校创新管理方式,研究“童心教育”理念下九年一贯管理模式;注重青年教师力量,让青年人扛起创新的项目;注重教育改进的策略,进行学生调研,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激发组织活力入手,首师大附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由外向内负责、结构扁平化、管理自主化的管理模式,强调作为主体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交互性活动,重视相互之间关系的塑造。同时,学校打破了原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封闭机械的运作方式,在组织变革上探索尝试以“学段、学科负责制”为核心的“童心教育”二级管理模式,以合作的方式实现融通,调动团队发展活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制度提升价值 科研引领发展——

    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制度

    学校的文化需要制度的巩固和支撑。在首师大附小,学校建立了一套追寻共同理想、体现教师价值创造的制度体系,即契合童心文化的率真、关爱、求索。这些制度在学校都以教职员工管理为中心、绩效管理为主线,落地生根。

    首师大附小制定和执行《童心教师道德守则》,鼓励教师按照童心文化倡导的原则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价值。学校加入“首师大共同体”,与联盟校形成教育共同体,全校所有教师都得以在课题的引领下,共同研究,分享经验;学校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鼓励教师按照个人的兴趣“自由发挥,敢于冒险”,创新教育教学。

    在教科研方面,学校搭建“科研”堡垒,教学科研结合,用科研反哺教育教学,持续发展活力。实施自上而下的科研管理,分析发展中的大问题,建立立体的研究框架,实施大项目的管理;实施自下而上的科研管理,建立研究群,形成有价值的教育见解或实操方法,让一人思考成为团队思考,成为学校思考。

    为了让学校文化在组织中得到真实体现,学校共成立了5个课题组、4个工作室、30多个协作体,均为自主报名、资源结合的研究团体。这些小团队之间没有孤立,只有融合。大家建立团体承诺,对成果负责,并定期公开展示工作取得的进展。

    学校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学校党总支提出了明确的干部管理方法,落实党管干部,坚持党选干部。从一个学校的干部到一体化的干部,从一个部门的干部到另一个部门的干部,学校培养的干部不仅要承担横跨校区的管理,承担九年一贯的能力,还要具备转型的能力。

    宋继东说:“实践证明,呵护童心的教育是接近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是更接近教育本质的教育,这些年,首师大附小‘以童心为魂,以同心为体’,有力加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6日第07版:教育展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