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家展示 >
  • 赵占良:关于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9-07-31 11:3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研网         阅读:

    今天,各位专家围绕着“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这一问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有的侧重在教材,有的侧重在教学,有的侧重在学生活动,有的侧重在评价和考试命题。这些报告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如何对这次会议的内容作总结呢?我想借鉴温青老师在报告中讲的教学要实现“从知识主线到问题主线”的转变,将大家的报告内容转化为问题来讲,也就是把“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这一中心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各位专家也都涉及了),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会议内容做个小结。

    一、落实何种核心素养

    回答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这里的核心素养是指哪个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抑或兼而有之?我的理解是作为生物学科,首先要重点考虑如何将具有学科特色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实。然后,我们还要把眼界放宽一些,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他方面的要求,很多要求(如人文情怀、国家认同)也是我们生物教育应该承担的任务。

    二、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界定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这是课标修订组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是我们落实核心素养的依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对学科核心素养甚至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在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见解,对核心素养的落实不同的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对课程标准给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进行研究和落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补充,不能局限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表述。以生命观念为例,课程标准中列出了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四个生命观念,有人提出生命观念还应该包括生命的信息观、系统观、生态观,我觉得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与课程标准是否矛盾呢?我认为并不矛盾。我们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由于篇幅的限制,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解释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以举例的形式呈现:“如结构与功能观……等”,因此我们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既要作为重要的依据,理解和执行起来也不能过于机械。

    三、如何处理落实核心素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生物学教育的理想,这是现阶段我们必须且应该完成的目标。但是,现实中我们还要考虑考试的要求等影响因素。有的老师认为落实核心素养与应对高考是矛盾的。我们是要深入落实核心素养,还是要功利地去追求眼前的高考的目标?我认为,我们在座的教研员老师们,作为学科教研的领军人物,还是要坚持理想主义。如果我们都没有理想,那课程改革还有什么希望!今天龚雷雨老师为我们介绍的无锡市辅仁高中所做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项目,其目标并不是对着高考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育分”转变为“育人”。那么,是不是开展这种实践活动之后学生的高考成绩就一定会差呢?我看未必。更何况,现在高考也在进行改革,今天柳忠烈老师为我们介绍的北京市的高考命题就更加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全国的高考命题也是如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成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改革课题组,研究怎样将核心素养落实到高考命题中,发挥高考引领教学的作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大家可以去学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的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核心素养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不要总是把提升核心素养的理想和高考对分数要求的现实截然对立起来,而是要寻求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寻找他们的结合点。

    四、如何处理知识教学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关系

    怎样在知识的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这是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专家们在讲座中都有所涉及。例如,温青老师通过“有丝分裂”的教学案例,为我们呈现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已有的结论设计成高质量的递进式问题,刺激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持续的自主建构,将“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这种基于问题的“倒叙”式的教学就不是平铺直叙,不是注入式的讲解,而是启发思考、启发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科学思维这一素养上自然得到了提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教学并没有弱化,相比概念的直接传授,这样建构的概念更加到位,保持的时间会更加长久,印象更加深刻。当然,还要考虑知识内容选择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对提高核心素养有那么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围绕核心素养精选学科知识。

    五、如何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对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合理地利用教材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也是我们落实核心素养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林祖荣老师在今天的讲座中展示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案例,其中有的案例就涉及对教材中的内容的调整。例如,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多样性,总结细胞的统一性,然后再把细胞学说提炼出来,本节课对教材的知识的顺序做了较大的调整,这也符合我们一直倡导“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都要按照林老师的方案来调整教材呢?能不能不调整就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讲授呢?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校,对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说,就按照教材中的章节编排顺序来教学,同样可以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鼓励老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可以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调整方案。但是也要提醒大家,在对教材的编排顺序做调整的时候,要抱着审慎的态度,不要过于随意。

    六、落实核心素养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

    目前,各学科都在探讨核心素养落地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呢?大家的共识是,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更不是讲完知识就做题。所谓真实的情境,就是不是虚构的,是从实践中来的情境。真实的情境可以是从生活中来,可以从生产中来,可以从科研实践中来,也可以从科学史中来。柳忠烈老师讲座中列举的很多情境就是从科技论文中获得。真实情境的创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是科学家才能解决的,中学生很难完成。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事实性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一定是要通过实验来完成,还有其他的很多的方式。另外,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还要做到实践育人,这是教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只通过反复的讲解和习题训练的教学,育人功能是有限的。龚雷雨老师报告中展示的视频,其中有同学们做豌豆杂交实验的片段,还有一位同学说,真正做了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再比如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通过课堂讲授或者习题的训练,学生对样方法等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真正让学生到野外去开展这一实验,面对一片野草丛生、植被分布不均、地形高低起伏的不规则草地,学生在样方的选择上就会碰到问题,发现按照五点取样法得到的样方明显不具有代表性。这时,学生必须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讨论怎样设计有代表性的样方,这样的实践对学生素养的发展是读书做题无法做到的。因此,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关键还是要靠实践。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从这六个问题入手对会议内容做个小结,总结得很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在准备总结发言时,我总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半个月前刚刚离开我们的朱正威老师。我想,如果今天是朱老师来做总结,肯定比我总结得全面,比我总结得生动。此刻,请允许我重读一下我写的送别朱正威老师的小诗,同大家一起缅怀他老人家:

    万紫千红留不住,

    天恸地泣唤不回。

    唯有十册教材在,

    章章节节朱正威!

    朱正威老师虽然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了,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会永远在教材中发光发亮!朱老师的逝世,不仅是人教版教材事业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生物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会继承他的遗志,竭尽全力编写和修改教材,使教材更加完善。也希望老师们继续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共同推动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我们学科应有的贡献!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