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家展示 >
  • 胡先骕:“全面教育”倡导者
    发布时间:2019-04-11 11:00          作者:杨 阳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胡先骕(1894-1968),著名植物学家、教育家。领导和参与了我国大学生物系、生物研究所的创立。著作有《说今日教育之危机》《教育之改造》《高等植物学》《经济植物学》等。

        抗战期间,日寇逼近后方,一位先生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表演讲:“日本倭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要说这些鬼子兵,就是日本天皇又奈我何?我与天皇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我们二人都是哈佛大学的学生,都是学生物的,又在一个班;不同的是我的学习成绩比他好。”这位先生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师生们,使大家重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就是著名植物学家同时也是著名教育家胡先骕。

        胡先骕曾两度留学美国,分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胡先骕先后任教于多所学校,还担任过校长一职。在长达40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他同异见者进行论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被誉为“学衡派中思考中国教育改革最具系统的人”。

        胡先骕对中国教育的思考,首先来自于他对国家教育情况的判断和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论战。在他看来,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总体上要优于国外教育思想,但是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必须改革,中国教育也需要吸收国外文明中的科学知识。面对中国现状,结合教育实际,胡先骕希望在中国能“创造保持一种非宗教而以道德为根据之人文主义”。然而,胡先骕痛心地看到,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影响教育领域,“致使物质之学大昌,而人生道理遂晦,科学实业日益兴盛,宗教道德势力衰微,崇尚功利,唯利是从,人不知所以为人之道,于是惟趋于功利一途”。

        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胡先骕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目的的看法。他认为教育有两方面意义:“一为养成其治事治学之能力,一为养成其修身之志趣与习惯。”而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在于有职业专长,能够治事,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因此,胡先骕在《教育之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如何增进其知能,修养其德性,以适应一切生活之环境”。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行“全面教育”。他还说:“教育之目的,即在如何指导与训练个人,使人人皆能在生活之各方面尽量发展其潜能,以达到尽善尽美之域。”也就是说,他认为教育不仅要让人懂得如何生活,更要让人懂得如何做人,并强调“能达成此目的者为优良教育,不能达成此目的者为恶劣教育”。

        基于上述教育目的,胡先骕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论述。首先,教育要教会学生生活。“所谓生活乃包括人生之一切活动,包括谋生之知能,物质之需要,身体之发达,保健之方法,求偶生殖之本能,求知之欲望,情感之发泄,道德感与美感之满足,宗教伦理之信仰,德性之修养,政治社会之活动,等等。此多方之活动若能平均发展,则为美满之人生”。因此,胡先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博求社会科学知识。他认为“人为政治、经济与社会动物,此三者乃生活不可缺之要素”,每个人对政治、经济与社会原理都必须有一定的认识。他还主张各级学校要开设政治、经济和法律等课程,培养公民素质,引导学生由埋头书斋转向关心国家和社会。

        其次,教育要重视“劳作”。胡先骕认为劳动与教育应是互为一体的,鄙视劳动是极其有害的。为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及毕业后可独立谋生,他主张“各级学校宜极力提倡劳作教育与传授谋生之技能”,国家要丰富和完善职业学校,在普通中学的学生必须学会一种职业劳动技能,“务使生徒习于劳苦,以能自食其力为荣,斯能矫正其数千年来错误之人生观矣”。

        再次,教育理所当然要重视体育。胡先骕提出“提倡劳作,亦即所以发达体育”的观点。他说:“竞技式之体育以谋增进个人之体力,并非最佳之方法,必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经常运用其体力之习惯者,其体力方能永久维持而不衰退。”

        最后,教育还要重视美育。胡先骕认为当时的政府虽然提倡音乐、戏剧、图画和手工等课程,但现实中往往有名无实。故此,他提出“吾国教育尤宜注意美育,以期人民能尽量发达其美感之本能,而获得丰富美满之生活”的强烈要求。因为,“美感如能充分发达与满足,则其人心身愉快而乐于上进,其品性与生活习惯皆受莫大之影响”。

        此外,胡先骕还非常重视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他通过对罗马衰亡等案例的分析,提出“健康与医药知识,尤与生活有关,而影响民权与国家之盛衰常至大”的观点,主张“宜藉教育之力,以传播卫生医药之知识于一般民众,须认定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乃国家教育之主要责任”,并要求各级学校都必须教授生理卫生学与心理卫生学课程。

        值得后人注意的是,胡先骕先生没有政治上的任何企图,在他身上更多表现出的是对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他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继承性,主张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创造民族的新文化。这使得他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并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创立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敬德书院)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