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家展示 >
  • 陈爱玉:诗性教育 如莲人生
    发布时间:2019-01-24 14:30          作者:admin          来源:现代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

    ■人物名片

    陈爱玉,北京一七一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北京一七一中朝阳分校、北京一七一中学怀柔分校校长,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入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课程评审专家。曾连任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多次荣获东城区优秀校长,杰出校长,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卓越校长,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高考开悟种下从教良缘

    首都执教修得俯瞰眼界

    高考制度恢复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件大事。其时,陈爱玉正读“五七”学校。在初中接触的是平山造田、种秧插苗的陈爱玉开始正儿八经接触26个英文字母、四大名著、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学无不尽。陈爱玉回忆并形容,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将他们这一群未曾在初中时代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毛脚娃”和“泥孩子”扔进了知识的海洋。高考让一代人的心灵醒了,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走向。

    高中两年在陈爱玉的生命中举足轻重。高中的老师们才华横溢、冰壶玉尺,他们循循善诱的育人风骨、鞠躬尽瘁的教学态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都被陈爱玉看在眼里,植入心头,做教师的念头由此生根发芽,她决定将教育当作一生志业。于是,陈爱玉的高考志愿填了一溜儿师范,直奔教师职业而去。

    毕业后,陈爱玉早早走上了教师岗位,并崭露头角。她随军从宁波到南京再到北京,每一次都是完全清零、从头开始,继而脱颖而出。来北京之前,29岁的陈爱玉已经是南京最年轻的教导主任。辗转三地,她都曾有机会改行,但每每都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放不下教育,“做教育让我感到离神圣更近一点。”正是这份执念,让她结缘首都教育,并投身到北京171中学的沃土之中。

    1995年,陈爱玉以一堂《梅岭三章》的试讲课,敲开了171中学的大门,成为初一年级语文教师。陈爱玉热爱课堂,潜心专注,以文化人,学生爱上她的课,同时她注重文字、文学、文化“三文并举”,她的学生也特别经得起考。很快,她就在北京教育圈声名鹊起,全市语文教师从四面八方赶来听她的公开课,阶梯教室坐得满满当当。教到初三,陈爱玉任教导主任,3年后任副校长。2007年,她接任校长,成为北京市最年轻的示范校校长之一。2016年1月,她担任新组建的一七一教育集团总校长。

    从1995年乍到北京,到2007年接任校长,再到如今带领171教育集团披荆斩棘,陈爱玉在这20余年间,对首都教育最真切的感受,是“放眼全世界、领先全中国”,是经历了改革开放若干年积累的发酵、升华,是在战略站位、导向性上的领先。从普及普惠、促进均衡,到优质辐射、教育公平,首都教育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形成强大合力,体现了大国做强教育、做大教育的气魄。从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亲身参与中央教科所主导的课题项目,到被当成一棵“新苗”放在全市平台上成长,再到见证北京远郊农村学校的“拔地而起”“华丽变身”,陈爱玉目睹了北京教育研究机构的完备、研究资源的丰富,感受到了首都教育的崇尚多元、兼容并蓄,亲历了首都教育的日新月异、天翻地覆。

    创立“有层次无淘汰”理念

    打造各美其美课堂主阵地

    2007年,陈爱玉甫一接任171中学校长就开始思考,如何在这所“3000多名学生,70多个教学班,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性志趣复杂多元”的中学实施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曾言:“教育就是让人变好”,陈爱玉深以为然。她认为,义务教育是民生工程,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不失一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

    陈爱玉对教育法则反复拿捏,深思熟虑,大胆提出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优秀生更优、普通生成优、潜质生向优。

    陈爱玉决心,要变部分学生发展为全体学生发展,要变学生适应课程为课程适应学生,要变同质发展为差异发展。由此,学校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全校网络选课、全校走班、“专人、专项、专室”培养学生“专长”,关注和覆盖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做到“有层次”。

    陈爱玉带领她的团队大刀阔斧对课堂进行改革,开启学校课改的步伐。学案教学成为课堂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学案设计提倡“低端统一、高端开放”,从最后一名学生出发设计教学,以星级标注的方式体现知识分层和能力分层,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每节课前,学生都会拿到自己的一份学案,上面有这堂课的学习目标、问题链、教师精选的例题和分层作业。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每个学生的学案完成况,立即就会知晓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的困难,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学案教学,学校让每一个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参与学习过程,落实应知应会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做到“无淘汰”。

    2009年,171中学在学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模式,构建起“五步自主高效课堂”,“五步”是:明确目标,自学交流,展示提升,讲解拓展,落实反馈。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

    陈爱玉说,教师团队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多赢和共赢。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状态随着学案教学的推行一去不复返。现如今,教研组集体备课,为学生研制最好的学案文本和课堂设计,每学年全校编制学案1万多套,被学生们奉为瑰宝。事实上,集体备课、团队合作,也是171中学教师最津津乐道的教改经验。“大气成大器,合作谋共赢”已成为学校上下都

    认同并遵循的文化价值理念。

    依靠陈爱玉的教育智慧、整个教育团队的合力,中考招生时不能“掐尖”的171中学,换来了学生的“减负增效”:连续六年实现一本率99%;高分段人数在区域内名列前茅;多名入学时并不突出的学生,3年后成功考入清华北大……十年磨一剑,“五步自主高效课堂”成为171中学“有层次无淘汰”教育的第一阵地,这最终体现为171中学强悍的加工能力、优质的育人土壤。在171中学,学生学会至少4门艺术,2门体育,1门科技。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长,具有良性生态功能式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各选所爱、各研所长、各成其才,个性化发展。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创设趣味“海量阅读”模式

    让学生生活灿烂成诗行

    陈爱玉自己酷爱读书,在老师们眼里,这位校长饱读诗书、好学善思,有洞察力、有思想、有智慧。“明理之要必在读书。”陈爱玉认为学校应该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学习与考试。她致力于让阅读成为师生共同的信仰,致力于用阅读打好学生的“人文底色”。2009年,一项名为“海量阅读”的计划在171中学启动了。

    在陈爱玉带领老师们一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下,“海量阅读”成为一项长期工程,缓慢地渗透到学生的课程和生活中。经过不断地打磨、细化和实践,“海量阅读”逐渐以新颖的机制、多样化的活动、趣味性的方式方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广博的平台走入学生心灵。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书香墙、读书走廊……让学生随时随地可投入阅读;每天学生“晨跑换美文”,美文换礼物;每周二下午一小时的全校“静读课”,所有老师撤出教室,让同学们自由阅读;好书推荐、格言共享、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让学生积累丰厚的阅读体验。

    在陈爱玉看来,“海量阅读”绝不是一句口号或一次活动,而是一种让学生获得幸福的心灵教育。陈爱玉敏锐、创新,她创设的一套激励学生阅读的晋级和奖励体系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地读书。体系规定,根据学生阅读的累计字数,分为九品童生、八品生员、七品秀才、六品举人、五品贡士、四品进士、三品状元、二品翰林学士和一品海量阁大学士九种等级评价,并授以不同的徽章。从九品至七品,每晋升一级最低需阅读20万字;从六品至四品,每晋升一级最低需阅读40万字,依次上升。陈爱玉做过统计,171的学生,初中三年最低能达到400万字的阅读量,如果初高中都在171中学,那么到了毕业最高的阅读量可达千余万字。

    “读书是为了输出,为了运用于生活。”陈爱玉创设各种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打造平台。“海量阅读小作者”鼓励学生输出,仅2017、2018两个年度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作品的学生就达到500人次。学校开设“海量阅读大讲堂”,由读书品级最高的“海量阁大学士”将自己读书的原创体会进行分享,主题从诗词歌赋到传记文学,无不涉猎,《竹林七贤的千古传奇》《红岩探秘》《缥缈惊鸿话传奇:从诗词看苏轼》……每每座无虚席,赢得满堂喝彩。

    陈爱玉不吝分享,更有使命感和大格局。她将171“海量阅读”的成功经验推广至教育集团下的每一处角落,带动所有的集团校齐步向前,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了所有学生读书。陈爱玉坚信“厚积才能薄发”,坚持了10年的“海量阅读”让素质教育在171真正落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