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家展示 >
  • 李金初:40年 迈向“人生中心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02 14:29          作者:admin          来源:现代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

    李金初,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学校国有民办制,先后获得海淀区首届创新人物、中学模范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作为首都基础教育知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实践家,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李金初的教育人生和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紧密相连。无论是十一学校的崛起、建华学校的创建,还是“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的构建,他的名字都和“改革”两字密不可分。1971年,李金初来到北京市十一学校任教;三年后被任命为十一学校副书记、副校长,正式开始学校管理生涯。1987年,李金初出任十一学校校长,承担起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担。2007年,来到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担任董事长、校长,开始进行“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建构。

    正如李金初校长所说,自己在十一学校丰富的实践和成果,以及创办建华学校时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催生了人生中心教育的提出、研究和实践。40年一路前行,李金初正不断迈向心中的“人生中心教育”。

    “本人平生无大志,只想办好一所学校”

    采访李金初校长时,他正在为即将出版的著作《人生中心教育论》进行最后的审订把关。这位即将年届八旬的老校长,不仅精神矍铄,而且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涉猎广泛,回顾几十年前的教育经历,不少数据和细节他都随手拈来。

    直到今天,想起30多年前海淀教委组织的那次外出考察,李金初校长仍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思路新举措激励着全国人民。1984年11月,海淀区派出教育考察团,历时40天访问了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20所学校。李金初随同考察团进行了一次解放思想的教育旅行,内心点燃了强烈的改革愿望——“外面的世界变了,我们也要变!”

    1987年出任校长后,李金初全面吹响十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号角:启动学校内部民主管理体制改革;首推学校办学体制“国有民办”改革;首创教师在职学历教育新路径,通过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开启四年制高中试验;改变课程结构,改变综合活动课程,实现开放育人;变革教学组织方式,在“分层走班”中实现个性化育人;建新式校园,拓展现代化的教育空间……

    比如,在学习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过程中,面对公办学校既缺经费又缺自主的困境,李金初的脑海中创生了“五自主”办学体制改革的思路,即“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简称“国有民办”。1995年3月,海淀区批准了这一方案。长达15年的办学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十一学校,学校因改革获得了自主和能量,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名校。

    又比如,1994年,十一学校开始推行“分层教学、走班上课”的教学组织方式变革。“分层不分班,保底不封顶,学生自选层,上下可流动”,分层走班以“学生选择”为根本,学校尽力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层走班是十一学校在教学组织方式变革上的一次超前探索,也为2010年后全面展开选课走班教学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李金初校长有句话在圈内广为流传——“本人平生无大志,只想办好一所学校”,但这句话的背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原来,上世纪90年代,海淀区一度要把李金初调到区教育局担任领导职务,但被他婉拒。后来他和时任海淀区委书记李荻生相遇时,就用这句话明确表达了个人意愿。据介绍,李书记当时的答复是,“找一个教育局长易,办出一所名校难,你就安心当校长吧!”

    时隔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李金初校长坦言说,是农民的勤劳、质朴和固执守拙的天性,帮助他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这造就了他,也成就了十一学校。

    新创民办校,打造教师队伍“梦之队”

    “十一学校的复兴与崛起,是我人生所愿,更是教育改革中绽放的一朵奇葩。从十一学校来到民办性质的建华学校,是我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2007年,结束了十一学校的长期任职,李金初担任民办的建华实验学校的董事长、校长,开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基础教育办学实践。当年近七旬的他走近小学生,孩子们挥动着小手扑向他,并争相问候“校长爷爷好”时,他感受到一份来自生命原点的童真与稚嫩,这种近乎“顿悟”的体验点燃了他对教育更为本质的触动和思考。

    “教育承接了生命,教育便承接了整个人生,所以,人生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人生服务。”李金初校长透露,十一学校丰富的实践和成果,建华学校独特的经历,催生了“人生中心教育”的提出和实践。而围绕“人生中心教育”,他和建华学校的全体师生启动了从课程、课堂和学校的全新构建。

    据了解,建华实验学校研究部的幼、小、中专兼职研究教师在与专家学者的合作中,实现了“人生中心教育”美好人生基本素养的学段转化,研究制定了各学段课程方案,完成了课程清单的研制,课程标准的研制也即将开始。“人生中心教育2.0版本”的全课程文本,或以绘本、读本、研本的形式,或以方案、手册、指导书的形式被系统研制发布。

    八年来,建华学校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成功地创造了许多“人生中心教育”的典型课例。比如幼儿园“人之初课程”;小学“人生奠基课程”以及语文整书阅读、数学绘本课、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初中“科学”与“社会”综合课程;四年制高中“尖毛草课程”等。

    今天,建华学校教师队伍的阵容堪称一支“梦之队”,其中,小学阶段近70%的硕士和博士学历、30%的高级职称教师,中学阶段约45%的硕士和35%的博士学历,另外还有20%的特级与高级职称教师。

    因理论、课程、师资、成绩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建华学校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据了解,2020年,占地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华实验学校将全新启航。

    “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北师大数学系出身的李金初校长擅长数学思维,喜欢逻辑思维,而且特别愿意尝试,这点不仅在改革实践中表现突出,而且在理论构建中也特色鲜明。他一直在试着建立一个类似数学定理的教育命题体系,从而使教育学理论更加系统、科学与严谨。

    经过至今长达八年的探索,“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的命题逻辑构建终于初见雏形。李金初校长详细解读这一教育理论的逻辑机构:

    首先是基本关系,教育与人生的关系是教育与其他一切关系中最具本源性和根本性的关系;其次是人生公理,任何人的一生有且仅有三项内容,即做人、做事、生活;再次是教育公理,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人生中心教育”命题系统由50个命题构成,包括两个公理、15个原理和33个推论。

    据介绍,“人生中心教育”倡导自创性人生和它的高级阶段——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美好人生。美好人生基本素养体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在育人功能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人生中心教育”课程呈三维结构,分别包括功能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其中,从功能维度分有三种:做人课程、做事课程、生活课程;从空间维度分有四类:学校空间课程、自然空间课程、社会空间课程、心理空间课程;从时间维度分有12年或15年(基础教育年段)。

    “‘人生中心教育’旨在帮助儿童高质量度过当下人生并能够实现未来的优质发展。”李金初校长表示,“人生中心教育”课堂集中表现出八个特征:自由、民主、活力、主体、思考、智慧、生长、哲理,指向创造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师生是合作创造者。

    “人生中心教育的提出、研究和实践,是我对教育完成整体认识的一次机会,是一生追求实现理想教育的一次实践,也是完善教育人生的一次机缘。”

    名家点评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师大资深教授):“李金初校长是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教育不就是为了人生吗?为了使人生更美好吗?这种顿悟,不是偶然的,是几十年从事教育并不断探索的思想积淀,是教育思想的升华。李校长近几年周游世界,更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于是提出“人生中心教育”理念。由此出发,在古稀之年,居然读起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史等著作来,寻求人生中心教育的理念基础。李校长的‘人生中心教育’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付之于实践。”

    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金初同志是一位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教育家、在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成果,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金初同志人生中心教育的主张,并不是停留在一句口号,而是形成了一整套理论阐释和实际规范,从而构成了一个以‘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为功能指向的完整的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具体化,使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在具体实施层面得以落实,在教育理论与课程实施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体现并回应了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在具体实施层面的要求。而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实践者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南,使终端教育创新的活力得以张扬。”

    □文/本报记者 罗德宏 张广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