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师风采 >
  • 尤立增:培养民族的文化贵族
    发布时间:2019-05-23 11:53          作者:本报记者 吴绍芬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语文教学是铸魂与雕龙的事业,要培养我们民族的文化贵族。”

        “什么是语文?语文就是要读懂别人的,写好自己的。”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要为生存写作,更要为生命写作。”

        道出这些见解的人,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4月27日至28日,由教育部“国培办”与名师领航工程浙江师范大学基地联合主办的“教育部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启动暨尤立增教学思想研讨会”上,尤立增成为基地5位学员中举办教学思想研讨会的第一人。

        穿着中式立领服装,留着平头,架一副眼镜,尤立增一直保持着谦和而略显羞涩的笑容。这位看似平凡的教师,拥有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头顶光环众多。但很难想象,初为人师时,他的路走得磕磕绊绊。

        不做“第二个”

        尤立增刚刚踏上讲台不久,一位教研室的老教师听了他的课,直接就把他告到了校长室:“他不懂语文教学,上不好语文课,当不了语文教师。”在当班主任时,尤立增也曾被“中场”换下,被认为“不了解学生,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幸运的是,在他彷徨、怀疑的时候,尤立增的恩师——河北省特级教师周子诚的话点醒了他。周子诚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勤勉的敬业精神,要有一点灵性,这两者你已经具备。但是,上课要有自己的个性,模仿他人至多成为‘第二个’,永远不会成为‘第一个’。”

        此后,尤立增当教师很“用心”。早上6点多,他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的到来;晚上10点多,等所有学生走出教室,他才锁上门离开。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与学生促膝谈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一次次不辞辛苦地做家访。

        3年下来,全班50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有90%的人上了本科。他从最初学生“评教”时的全年级倒数第三,一跃升至第一。

        1997年,张家口市语文年会在张家口一中举行。其中一堂公开课原本应该由另一位老师准备,却因这位老师生病住院,临时换上了尤立增。

        回忆起当时执教的情景,尤立增记忆犹新。他执教的课文是《沁园春·长沙》,除了常规导入,让学生读、议、赏之外,尤立增发挥在大学广播台做播音员的优势,通过朗诵融入了自己对诗歌独到的领悟,让学生领略到“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胸怀。

        此次公开课让尤立增“一炮而红”,他在当地语文界开始“立”起来,“响”起来。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尤立增沉潜下来自我反思:人在取得一点成绩后更要有自知之明,要抛弃那自以为是的狂劲,除掉那目空一切的傲气,赶走那不以为然的俗气。

        他告诫自己:“语文教学是一片海,我只是海中漂流的一叶扁舟。”

        从教近30年,语文教材对尤立增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可每次讲课,他都将其视为“初识”,反复研读,读出新解,悟出深意。

        在讲《虞美人》时,尤立增用这样的场景进行导入:“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这位失败的政治家,在死神来临前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囚徒生涯的悲苦。”鉴于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典诗歌,对常识性内容早已了解,尤立增从新角度导入,通过师生共读、研讨、赏析,“用一个知识的‘点’带出一个文化的‘面’”。

        对于《荷塘月色》这篇耳熟能详的散文,尤立增将“优美的文字”“散文的意境”“淡淡的情感”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问、答疑解惑呈现出来,每个人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画面:清风吹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不仅如此,尤立增还用简笔画出了舒展的荷叶、茎,在叶子上有一个美少女亭亭玉立。

        “尤其是老课文,怎么教,教什么,如何突破创新?”这是摆在尤立增面前的必答题。

        “不为其他,就想把‘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会学’‘会阅读’;注重课堂生成,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在尤立增看来,课堂教学必须有“文化味儿”,教师本身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要与学生一起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天生是浪漫、美丽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悟道。”尤立增说。

        每一堂课都是崭新的

        为了把课上得更“精致”,尤立增探索出一套“基于学情”进行教学的语文课堂模式,并创造性提出了“学情核心”的语文教学理论。

        在教每一篇文章之前,尤立增提前一周给学生下发“预习作业”纸,上面涵盖字词积累、思维导图、预习所得和质疑问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他再提取共性、有价值问题并将其分门别类——哪些属于文意理解的,哪些属于思想感情的,哪些属于写作手法的。掌握了“学情”基础,尤立增再在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撰写教案方面下足功夫。

        “如果我的学生基础差,提出的问题水平不高怎么办”“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偏、怪、难怎么办”“这样的课堂会不会‘不好看’,会不会‘无序’”?

        对于有些教师的担忧和困惑,尤立增用实践证明:基于真实的学情,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课堂不是表演,“有效”远远胜过“好看”。基于“学情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教学规律,符合规律就是“有序”。

        为了学生的学习,尤立增煞费苦心。

        “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我们总能看到师傅在那儿精心备课,安静而专注。”尤立增的弟子、张家口市一中党办副主任庞海鹰说。

        “记得有一次尤老师给我们讲语文课时,他说在假期里把以前所有的备课资料全毁掉了,目的就是为了在教学上不依赖过去,有所创新。”尤立增的学生、现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治医师的王菲菲回忆道。

        在张家口一中的校园里,尤立增的“候课”场景令人感动。每次语文课之前,尤立增都会提前十几分钟在教室门口静静等待,脑海里思考着如何将这个课讲得更好,如何将熟悉的老课讲新,如何将新课讲出风采,如何让课堂灵动。他常常告诫徒弟:不管你们是老将还是新兵,即使讲得滚瓜烂熟的课,也必须花时间精心备课,不可轻率马虎。每一堂课都是崭新的,都要用心准备——如何确立教学目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需要哪些教学环节,环节间如何联系,如何向学生提问,如何回答学生的提问,如何让学生的内心更加丰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的。”尤立增笑着说。

        志不在为“仕”在为“师”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尤立增有多次担任领导的机会,但他认为自己志不在为“仕”而在为“师”。他觉得,“与学生在一起的喜怒哀乐都牵动了我的心,我愿意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好教师”。

        这些年,尤立增执着于教书育人,并且将恩师周子诚创立的“转化教学论”进一步深化拓展,付诸实践。

        周子诚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重在“转化”,“转化率”是学科知识、能力与相关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学生素质的比率,而转化率的核心恰恰在于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转化教学论的指导下,尤立增创新性创建了“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发现,摘取;研讨,消化;应用,创造。前两步四环节是内化过程,而第三步的两环节是外化过程。

        尤立增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现、研讨和消化。在外化过程中,他将阅读与写作相关联,让每人每周写2-3篇小文。内容以生活杂感为主,要写真话、实话;形式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种精练的感悟,还可以是几句生活格言,甚至诗歌小说,突出“以我手写我心”。

        在尤立增眼里,写作可以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为生存写作”,比如学生为了高考升学而写作,属于一种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但也可以“戴着镣铐跳舞”;另一种是“为生命写作”,是基于生命的表达,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存在的一种形态。

        “我必须为学生构建‘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的双线并行训练体系,更好地寻求这个‘平衡点’。”尤立增期待,学生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练笔内容要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因此,在尤立增学生的文章中,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同学交往、师生关系、邻里往来、街道巷议,都成为写作最丰富的“素材”。

        尤立增爱学生,他常常说:“教学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招’。”

        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尤立增用更广泛的阅读增加自身的内蕴。制作读书卡片、撰写读书笔记,他养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

        他把自己读书的方式分成三类:

        浏览。这类书包括各种热点书籍、文学杂志等。读这类书,是为了了解“流行文化”,便于自己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指导学生读书,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

        研读。这类书包括各种教学理论书籍、与教学有关的文化典籍等。读这类书,尤立增说是为了了解教育思想和理念,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讲授《勾践灭吴》,他就提前阅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样在课堂上更能发现问题,做到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品读。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尤立增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读,他认为“抛却了媚俗和功利的阅读才是读书的最佳境界”。

        万籁俱寂时,沏一杯香茗,点一盏台灯,翻开书卷,与先哲交流,与智慧碰撞,尤立增深感“为师”的幸福:“在书中,我的神思飞扬,读书的感觉是初春的一抹绿意,是夏日的一阵清风,是深秋的一鸢落叶,是严冬的一片阳光。”

        “语文教学是铸魂与雕龙的事业,要培养我们民族的文化贵族。”尤立增说,“雕龙”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铸魂”就是铸就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文化贵族”其实质就是文化精英,其气质具有民族性。

        作为河北省名师,尤立增这些年还积极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10多年来参加送教下乡活动,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河北省的65个县区市……据不完全统计,从塞外山城到全国各地,尤立增曾到26个省区市送教、讲学,执教公开课或做学术报告200余场……

        “如果你把语文教学当作一项事业,真正走进它的殿堂,你会发现这项事业苦得其所,乐得其所,苦中有乐,其乐无穷。”尤立增在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并享受着其中的苦与乐。

        (尤立增,任教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标兵”“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