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师风采 >
  • 读懂课堂,阅读“三法”推进
    发布时间:2019-03-29 11:41          作者:刘 勇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一直以来,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是语文教学的追求。最美好的课堂,是一位热爱阅读的教师带领一群热爱阅读的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陶醉,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成长。

        统编语文教材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即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它们在阅读中有各自的坐标和作用。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着力于教读课和自读课的研究,并大力推进课外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读课,需要教师“教”,学生学习阅读方法;自读课,教师由扶到放,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习和运用,培养学生阅读的关键能力。因此,在阅读中让学生“学法、习法、用法”,是贯穿阅读课的主线,是阅读素养提升的关键。

        第一种状态,教师“教”学生阅读,学生“学”阅读之法,常常出现在教读课中。教读,要立足于“教”学生“自读”,着力于“教会”学生阅读。教师需要根据阅读目标设定合适的阅读任务,并提供恰当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阅读方法,达成阅读目标。在教读课中,教师可以智慧地教、用心地教,尤其是学生视而不见、思而不得或启而不发之处。但要注意尽量少教和精教,以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得”阅读方法。

        第二种状态,教师“扶”学生阅读,学生“习”阅读之法,在教读和自读课中均有体现。在这个阶段,课堂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为核心。当然,“自读课”教学不是放羊式教学,需要教师由扶到放起引领作用。因此,自读课可以适当教读,也可以适当精读,具体视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时的状况而定。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扶”得恰当从容,让学生在自读中不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第三种状态,教师“放”学生阅读,学生“用”阅读之法,主要体现在自读课和课外阅读之中。要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自读”,我与学生一起建构了“自读三法”,促进学生自读,并在自读中实现意义建构:一是“猜读”激其趣。这里的“猜”指的是猜测和想象,指向“发散的课堂”,如标题猜读,开头猜读,关键处猜读等,它可以让自读充满诱惑,让情节充满悬念,让教学充满张力。二是“默读”通其意。这里的“默”指的是缄默和内化,指向“安静的课堂”,如全文默读,重点段反复精读等,它可以保证自读的时间与空间,让课堂静下来,让学生读起来。三是“批读”理其味。这里的“批”指的是批注和批判,指向“思考的课堂”。在自读中,强调“批判”和“批评”,即“批注、判断”和“批注、评论”,它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度,保证自读的厚度。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是陪伴,让学生“悟得”阅读方法,形成阅读素养。

        当然,阅读还有丰富的形态,单篇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是阅读的三种样态。单篇阅读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细嚼慢咽”,培养学生一般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常态。群文阅读教学,即“1+X”,教师要带领学生比较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思辨阅读的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从课内“教”走向课外“放”,可以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阅读能力。从单一到群文,再到“大部头”,由少至多,由易而难,链接丰富的天地,培养层层递进的丰厚的阅读能力。

        同时,整本书阅读大致可以这样设置“教”,即前期导读课、中期推进课、后期整合课。前期导读课重在“导”:导兴趣、导方法、导习惯;中期推进课重在“推”:展示前期成果推进后期阅读,解决阅读问题推进深度阅读;后期整合课重在“整”:内容整合、策略整合、方法整合、情感整合、智慧整合,没有整合与融合,教师的指导就会零敲碎打,学生的阅读就会散而无神,收获也会大打折扣。

        在阅读体系中,“教读”是基石,“自读”是关键,“课外阅读”是目的。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自读课”是阅读教学中的硬骨头,因为它是阅读方法转化为阅读能力的训练地,是学生从“他主阅读”走向“自主阅读”的实践场。

        课堂上,教师的“教、扶、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学生的“学、习、用”,是为了保证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品质。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棠湖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